贴心完善,保障您购买无忧~

从默默耕耘到美名远扬 上犹玻纤产业的十年蝶变之路

发布时间: 2024-03-04 来源: 必赢体育官网登录

  时间往前推移十几年,对于当时的上犹县来说,“工业产业”还是一个难堪的话题。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种种困难,一直是上犹工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不过,在犹江河畔,最不缺的就是敢想敢干的开拓者,他们把“无中生有”的奇迹书写在犹江大地上。

  工业经济的发展,基本落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一个只有33万人口的小县,围绕“产业”这两个字,能做出多大名堂?善于“小题大做”的上犹人,用一根根细于发丝的玻纤,交出了一份令人赞叹的答卷。

  说起玻纤,可能有些人并没有明晰的概念。玻璃是一种质硬易碎的物体,但是经过高温加热后能够制成一根根比头发丝细得多的玻璃纤维,变得很柔韧,具有成本低廉、轻质高强、耐高温耐腐蚀等一系列优点,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种场景,是当今最重要的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之一。

  上犹位于赣江支流章江的源头地带,是赣州市中心城区重要的水源供给地,如何在保护一江清水的同时发展好工业产业?为破解发展瓶颈,该县反复征求专家意见,瞄准以物理加工为主的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并邀请行业专家制定产业规划,扶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发展、培育产业集群。

  该县工信局局长肖军和记者说,2012年,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当时的县领导和专家们一致认为,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长,生产的基本工艺属物理加工,符合绿色生态发展的总体要求,而且是特色产业,能够尽可能的防止与周边县市同质化竞争,实现错位发展。因此,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正式被定为该县工业主导产业。

  也正是在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正式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其实,上犹玻纤生产有几十年的历史,是赣南传统的特色工业产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借助丰富的水电资源及电价优势,在上犹南河电站周边诞生并聚集了一批玻纤生产企业。

  1989年,南方玻纤品牌的重要代表企业、上犹最早的玻纤生产企业——南河玻纤落户上犹,成为当时中部地区重要的坩埚玻纤纱生产基地。30多年来,该企业为赣南及周边福建、广东等多个南方省份相关企业培育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因此素有江南玻纤“黄埔军校”之称。

  但长期以来,上犹的玻纤企业仍然以初级拉丝为主,规模小、耗能高、效益低,企业分散,缺乏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配套产业链不完整,种种因素导致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直难有大作为。直到2012年,转机才开始出现。

  转眼间,十年光阴过去。十年来,上犹的青山绿水间,生态工业脊梁加速挺起。一组时间线直观展示了玻纤产业在上犹的发展历程。

  2013年,省工信厅授予上犹县“江西省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基地”称号;

  2014年,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产业被列为全省60个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之一;

  2015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授予上犹“中国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示范基地”称号,上犹工业“国字号”招牌实现零的突破;

  2016年,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被确定为上犹县工业首位产业,并列入全市新型建材产业推进小组重点县,全国玻纤年会同年成功在上犹举办;

  2018年,该县玻纤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元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点火生产,结束了上犹玻纤产业30年无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历史;

  十年来,上犹县关闭和搬迁了160多家企业,杜绝引进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项目,大力构建生态工业体系。与此同时,每年邀请玻纤行业专家为企业授课;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落户了南京玻纤院江西分院平台项目;建立赣州纳米研发技术创新中心、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上犹应用中心和南京玻纤院上犹分院三个科技服务平台,助力玻纤复材产业加速成长。

  记者日前走进上犹县工业园区,只见一栋栋标准厂房有序排列,一个个在建项目正紧张施工,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

  “工业园南区一期规划面积3000亩,于2012年启动建设,2014年基本完成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如今,南区一、二期建设相继建成,南区三期和北区扩区工作扎实推进,园区总面积、员工总数都实现破万’,并获评省级绿色园区。”上犹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骆耀中向记者介绍。十年间,上犹工业园区面积逐步扩大,直观上反映了玻纤复材产业集群规模的壮大。

  十年来,上犹县紧盯全国玻纤重点地区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主动出击、精准招商,重点引进了一批玻纤电子基材、环保设施、玻璃钢等深加工项目,推动产业集群逐步扩大规模、提质升级。

  走进元源新材生产车间,一根根玻纤被非常快速地旋转的拉丝机卷绕成原丝饼。“我们采用的是池窑拉丝生产的基本工艺,具有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该公司董事长张全雷表示,这种加工方式是最佳的玻纤生产方案,无硼无氟,达到了环保要求。

  据了解,为结束产业集群无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历史,上犹县打破常规,采取引入基金、股权、设备租赁等新型运作方式,引进企业落户上犹。2018年,总投资22.4亿元的元源新材成功点火投产,并吸引36家产业链企业落户上犹。2018年,全县玻纤复材公司数由2015年的40余家增加到120余家。

  “当时全世界内只有10座池窑,我们成功建起了第11座。回想起亲手点燃炉火那一刻的场面,我现在都心情激动。”张全雷说。元源新材规划为两条5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正式投产,大部分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地区。

  2020年,上犹县制定了《上犹县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工作方案》,对照首位产业延链补链需求,继续开展项目招商,逐渐完备产业链。

  2022年初,继元源新材之后,又一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江西星科电子基材有限公司投产运行。该公司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级玻纤布生产设备和工艺,它的投产成为上犹玻纤产业又一里程碑事件。

  电子级玻璃纤维,其单丝的直径为几个微米到10个微米以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而电子纱和电子布,就是将电子级玻纤通过捻线、织布等工艺制成的产品,是制作覆铜板的关键性基础材料,大范围的应用在手机、汽车、通信、军工设备中。

  “这是一个高度垄断的产业,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本投入,我们上犹能有这个技术,成功生产出电子级玻纤布,很不容易。”张全雷表示,星科电子的落地投产,将与元源新材实现优势互补,抱团成长。

  漫步在星科电子厂区,“打造中国玻纤复材示范基地”这条标语格外引人注目。这不仅彰显了这家企业的远大目标和豪情,背后更有着上犹坚定不移发展壮大玻纤复材产业集群的信心和决心。

  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上犹玻纤产业扶摇直上,不仅使工业产业走出了“散小乱差”的发展困局,链条公司数由零散的几家快速地发展到16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从玻纤丝、纱、布等初级产业链延伸到电子基材、环保设备、新能源汽车壳体等精深加工领域,集群产品品种类型突破100种,实现五级产业链全覆盖,产业集中度提升至50%。

  从名不见经传到国内知名的玻纤复材产业基地,这条路,上犹走了30余年;而巨大的蝶变,正发生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十年。(记者游贵波通讯员赖圣坊文/图)

  • 安装、操作问题

    必赢唯一官方网站提供全面的安装操作步骤,解决您的问题

  • 咨询产品价格

    给你提供全公司的产品价格

  • 在线交谈

    7*24小时为你服务,满足您对产品了解

>